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口岸大数据  /内容
口岸大数据
非法邮寄医疗美容类生物制品行为亟待严厉打击
发布日期:2016-08-11 10:46
  

近期,新华网、东方卫视等媒体频繁报道上海多家医院收治多起疑似注射非法肉毒素中毒患者,最严重者因为全身肌无力正在重症监护室抢救。注射用肉毒素有严格的禁忌使用要求,目前我国仅批准允许两种肉毒素使用,质检总局对于肉毒素、人胎素等医疗美容类生物制品出入境有严格规定,未经卫生检疫许可禁止入境。

  

  

  近一年来,上海检验检疫局截获大量非法邮寄入境的肉毒素、人胎素等医疗美容类生物制品,据统计,去年至今,共截获生物制品194批次,累计截获人胎素针剂1.014万支,肉毒素4762支。由于正规审批手续极为严格,不法分子瞄准邮寄渠道,通过虚构申报品名等方式逃避监管,从国外非法入境,并在地下美容院大量使用牟取暴利。邮寄方式已成为非法医疗美容类生物制品入境的重要渠道。
  

 

  以上邮寄入境的医疗美容类生物制品均未办理正规审批手续,来源不明,真假存疑,盲目使用风险巨大。用作瘦脸针、瘦腿针的肉毒素,若使用不当,轻者会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重者危及生命。而号称可以延缓衰老的人胎素,如果是来自流产胚胎的人胎素,极有可能携带肝炎、梅毒、艾滋病病毒等,如果盲目注射,将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发生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目前,上海局已高度关注非法邮寄医疗美容类生物制品的行为,并将持续、大力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提升查验能力,进一步深化“人机犬”综合查验模式,通过培训提高一线人员对美容类制品的识别能力。二是注重风险布控,完善入境违禁物收货人“黑名单”,对黑名单中的收件人、收件地址,进行重点布控。三是加大处理力度,对于此类邮包,严格执行截获物销毁处理,并通过与收件人约谈等方式遏制该势头蔓延。
  

  

  同时,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强媒体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新媒体等手段,加强对非法医疗美容行为危害的宣传,提高公众认识。二是开展联合执法,目前邮寄渠道非法入境的肉毒素等多用于地下美容院,建议联合公安、工商、卫生、食药监等部门成立联合执法队伍,严厉打击,重查案件起到震慑作用。三是深化联动机制,做好海关、邮政等各部门协调,形成合力,建立打击非法邮寄行为的长效机制。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昨天在沪举行签约揭牌仪式。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会见了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一行。 李强对中国建设银行长期以来积极支持参与上海城市发展建设表示感谢。他说,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

[查看详细]
    后台管理    |     联系我们    | 公安部备案号:31011502016759 沪ICP备20021803号-4